1、分工不清楚,电话没人愿意接

“信息部门的电话没人愿意接,谁接电话谁倒霉。”这是一个IT圈里流传很广的段子,也是许多IT部门的真实写照。因为电话里多半是这里或那里又有故障报修,无论是硬件故障、网络不通、还是软件宕机,对于用户来说都是“电脑坏了”,故障描述不清,而解决起来也是千头万绪,搞不好就要花上半天的时间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接电话就成了烫手的山芋。

2、重建设轻运维

由于信息化建设逐年深入,业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十分迫切,支持新的信息系统上线投用通常是IT部门工作的重点。而上线后的系统运维工作通常仍由原项目实施人员兼顾。在这种运维模式下,一是解决问题完全依赖工程师个人经验,对问题发生的原因、处理过程,排查分析都没有记录,不但没有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机制,甚至在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时,也无法为其他工程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参照依据;二是没有监督和跟踪机制,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,比较困难的问题常常经过几次转手之后就被束之高阁、不了了之了。

3、 IT部门没有IT系统

IT部门不遗余力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,自身却还停留在"师傅带徒弟,口口相传"的作坊时代:运维工作量无法统计、人员能力没有考核依据、纸质配置文档常与实际不符、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传承等,常被IT部门员工们戏称为“灯下黑”。遭到临床科室投诉,无法追溯原因是什么,到底是谁的责任?每个人手头多少事,工作应该分给谁,任务交代下去,石沉大海,做没做完不知道。

信息中心的工作繁杂且琐碎,大家除了有新项目要推进,每天处理日常故障还要花上很多时间。IT部门是的辅助部门,又是成本中心,既非主营业务,又不直接产生效益,琐碎的工作无法量化,就很难在人员录用上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。随着信息系统一个接一个的上线,IT设备也越来越多,但人员还是那几个,不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,工作价值还得不到认可。由上可见,传统的IT运维模式已无法支持日益庞大的信息系统。结果就是上线的信息系统越多,出现的问题就越多,解决问题越来越困难,用户满意度越来越差。